如果介绍气功作用的中医原理,一般都难以避开道教。中医气功发展过程中,应该说受历代道教影响非常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中医大家,例如孙思邈、张仲景、陶弘景、葛洪、扁鹊、华佗等都是信奉道教的著名中医大家。中医里边的气功自然也深受道教影响。
本来属于道教著名的内丹术修炼方法,包括大、小周天功也发展成为中医气功的功法之一。内丹术修炼的重要理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深刻地影响着中医气功。
道教毕竟属于宗教,道教的追求目标与中医截然不同。中医追求的是预防疾病和治病救人,道教追求的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介绍道教修炼的方法中就必然有很多与其修炼目的有关的内容。介绍这些内容的语言常?;奚讯>鸵浴傲毒?、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句话为例,每个练功人的理解都不一样。
中医最早最重要的典籍黄帝内经对气功作用机制的论述与道教的精气神理论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我曾经介绍过,我开始研究气功时,搜索不到有人曾经对黄帝内经中所有气功论述进行摘录、整理和研究的文献。于是我决定做一下这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结果发现黄帝内经中共有18个篇章20处论述气功的内容。20处中,与气功本质特征概念作用机制相关的内容如下:
《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p>
《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p>
《素问·生气通天论》:“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p>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p>
《素问·刺法论》:“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p>
《灵枢·始终篇》:“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p>
《灵枢·本藏篇》:“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魄魂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也?!?/p>
《灵枢·上膈篇》:“恬淡无为,乃能行气?!?/p>
《灵枢·大惑论》:“独暝独视,安心定气,久而不解?!?/p>
一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和“恬淡无为,乃能行气”,充分表达了气功是通过主动调神促使气机随之协调的锻炼方法。中医气功的作用机制是从调神入静启动并且贯穿在整个练气功的过程中的。充分显示了气功的作用机制是从“调神”开始的。这里的“神”与“气”属于主从关系,主是调神入静,气是调神入静后身体自然随之产生的功能协调变化。气功界很多人认为练气功是练呼吸之气和练人体内气、元气、真气的,这是颠倒了本末,是完全违背黄帝内经的祖训的。
上述黄帝内经中那些与气功有关的条目中,“精神内守”“独立守神”“传精神”“通神明”“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净神不乱思”“占神往来”“专意一神”“必一其神”“御精神,收魂魄”“精神专直”“心和调”“安心定气”等这么多专一内容的论述,清楚地证明了“调神”的这个唯一不二的重要特征。可以无可辩驳地说,气功是中医调神理论、情志理论具体指导和应用的学科。气功是通过调神来促使气机协调(所谓心平气和),以实现防治疾病目的的锻炼方法。
【注】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编辑:亚亚
终审: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