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气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传统文化宝藏的精华内容之一。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气功亦如此。怎样正确认识气功?中国历代气功门派众多,包含的理念世俗与高雅相依,往往让人感觉神秘莫测,再加上中国传统思维模式重体验、轻逻辑分析等特性,因此在气功的演变和传承中难免掺杂着一些不科学甚至是伪科学的成分。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气功,致力于气功由“术”而“学”的升华,使之焕发时代的光彩,为振兴中华和造福人类服务,是当代气功学者和气功爱好者的共同使命。
在前面介绍功法分类时已经指出,静功,顾名思义是指练功时身体在空间的位置保持不动的一类功法。练功时选择卧、坐、站姿都可以。
除了正确认识气功概念以外,要认识到气功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学习训练形成条件反射的自我身心锻炼方法。也就是说学习气功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那种指望通过突击,一蹴而就的方式是不可能学好气功的。
前面已经介绍了练气功要领中的松静自然、意感相依、动静结合,今天继续介绍练功要领中的上虚下实、练养结合和火候适度的要领。
前一篇介绍了练气功的要领包括松静自然、意感相依、动静结合、上虚下实、练养结合、火候适度。并且前一篇已经介绍了松静自然的内容。这一篇接着介绍意感相随和动静结合部分。
对于一个想学气功的人来说,面对繁多的气功功法以及各功法对呼吸、姿势、意念的不同要求,常常不知从何入手?;蛩溲Я菲艹な奔洌共淮?,甚至走火入魔,练出偏差。究其原因,往往是没有很好地掌握练功要领。
气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流派众多,功法不一。气功热时,随着群众性学练气功高潮的兴起,一些人又创编了许多新的功法。
在介绍气功作用的现代科学机制前,我们先复习一下气功的概念,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气功是什么以及气功是通过怎样的一种机制对人体产生作用的理解。
如果介绍气功作用的中医原理,一般都难以避开道教。中医气功发展过程中,应该说受历代道教影响非常大。
前文已经介绍了从中医角度看,气功是通过调神入静促使气机协调(所谓心平气和),实现防治疾病目的的养生锻炼方法。
前面文章我已经以中医最早最重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面所有论述气功概念的理论史实,以及被中医界尊为药王的孙思邈著作介绍的具体功法实践史实为依据,清楚介绍了气功的本质特征是唯一不二的“调神入静”。